HOLISTIC HEALTH JOURNAL

ホリスティックヘルス ジャーナル

医療

漢方藥的副作用

  • このエントリーをはてなブックマークに追加

 

以天然素材為原料,並通過處方配伍來降低毒性的漢方藥,雖然副作用非常少,但並非完全沒有副作用。若服用方法不當,也有可能損害健康。

 

漢方藥的特點

 

漢方藥的一大特點,就是副作用較少。

    漢方藥原料中的生藥有八成為植物,另外也使用動物、礦物等。利用這些自然來源的生藥所製成的漢方藥,在超過 2000 年的悠久歷史中,其效果已被驗證,安全性也可說是非常高。

    此外,漢方藥遵循「君臣佐使」這套生藥組合的法則,以控制處方,避免產生副作用。

    然而,「漢方藥完全沒有副作用」的認知是錯誤且危險的。漢方藥與西醫藥品相同,若使用方法錯誤,也完全有可能損害健康。

    首先必須認識到:漢方藥所使用的生藥之中,也存在具有毒性的成分。

    可能引起副作用的生藥及主要症狀如下:

 

 

甘草:血清鈉上升、浮腫、高血壓、偽性醛固酮增多症、肌病

柴胡:膀胱炎、間質性肺炎

地黃:食慾不振、胃脘部不適、噁心、嘔吐、腹瀉等

大黃:食慾不振、胃脘部不適、腹痛、腹瀉等

附子:心悸、潮熱、舌麻、噁心等

麻黃:心跳過速、心悸、失眠、精神興奮、消化系症狀、泌尿系症狀等

 

如上所述,部分生藥在發揮效果的同時,也可能產生副作用。依身體狀況不同,有些生藥甚至可能無法使用。

    然而,一般而言,漢方藥會搭配其他具有抑制作用的生藥,以避免某一種生藥的效果過度增強。因此,特定生藥本身的副作用實際上非常少見。

    漢方萃取製劑在長年研究中,已發展出降低毒性的加工方法與生藥配伍方式,因此現今關於副作用的問題已大幅減少。

    此外,就像食品之間會有「不宜同食」的情況,生藥之間也存在配合後可能產生害處的組合。例如:附子與半夏、貝母;甘草與海藻(馬尾藻)、甘遂等。然而,這些內容在中國的中藥學初學階段即會學習,被稱為「配伍禁忌」(十八反、十九畏)。因此因配伍不當而產生副作用的情況極為少見。

 

 

發生副作用的主要原因

 

首先是 以現代醫學方式使用漢方藥。

    漢方藥原本應根據東洋醫學的診斷結果——也就是「證」來開立處方。若試圖將其套入與漢方病理觀不同的現代醫學診斷中,便有可能服用到與自身「證」不相符合的漢方藥。此類情況下,副作用容易發生。這與其說是副作用,不如說是誤用。

    另一方面,若不了解「急性症狀治療與根本治療之間需要切換處方」的原則,也會引起副作用。

    例如:患者因對症治療而出現明顯改善後,醫療人員便斷定「這個處方很適合此患者」,而忽略症狀變化,持續開立同一藥方。這樣便會導致患者長期服用與當前症狀或治療優先順序不相符,也就是與「現階段的證」不符合的漢方藥,從而引起身體不適。

    此外,過量服用、不當方法服用,或與西藥、保健食品同時使用,即便是安全性極高的漢方藥,也可能產生過敏等副作用。少數情況下甚至可能出現嚴重副作用,因此仍須注意。

    因此,為了避免漢方藥引起副作用,不要自行判斷,而是應該諮詢醫師或藥師,這是最重要的。

 

参考文献:

1)關口善太著,《やさしい中医学入門》,東洋學術出版社,1993年

2)安井廣迪著,《医学生のための漢方医学【基礎編】》,東洋學術出版社,2008年

3)平馬直樹・淺川要・辰巳洋著,《オールカラー版 基本としくみがよくわかる東洋医学の教科書》,株式會社ナツメ社,2014年

4)仙頭正四郎著,《最新 カラー図解 東洋医学 基本としくみ》,株式會社西東社,2019年

 

  • このエントリーをはてなブックマークに追加
© Holistic Health Lab All rights reserved.